買表前必知的關鍵6點,你都了解嗎?
玩表不養表,尷尬少不了。
自測一下,你是不是也曾陷入這樣的窘境:不懂如何養護手表,不懂如何正確佩戴使用,就連基礎的鐘表知識也知之甚少,甚至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。
光會戴表可不夠,這些必要的小知識你也要懂。

誤差
機械手表都是有誤差的,即使是上百萬的豪表也能不排除。所有的機械表都不能違背科學原理,諸如地心引力、磁場強弱、溫差變化等等。有誤差是正常現象,但是這個誤差是有限制的。
一般來說,機械表每天+30秒的誤差都是正常的。一些具備認證的機芯誤差會更小,像是天文臺認證機芯每天的誤差就在-4/+6秒之間。而為了追求更高精度,很多大牌都會主動將自己的誤差標準提高。
另外,個人的佩戴習慣也會對手表走時造成影響,運動強度的大小、佩戴時間的長短,甚至是佩戴的方位都會或多或少地使手表產生誤差。因此買機械表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。
調校
除了在手表出現走時誤差時,我們需要進行調校時間的操作之外,如果手表擁有日歷、月相、星期等顯示功能時,通常也需要我們進行手動調校以保證其準確性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手表時間晚上8點到凌晨3點之間為調校禁區。
此時手表的日期功能正在運行,各零件齒輪緩慢咬合,強行調校容易對機芯造成損害,因此建議大家在進行星期日歷的調校操作時,盡量避開這一禁區時間。
保養
手表是精貴物件,方寸間大小零件成百上千,基本每三到五年左右,送往專業機構進行定期保養,是比較合理的保養周期。
手表保養工作涵蓋面較為廣泛,一般包括鏡面保養、表殼保養、表帶保養、洗油保養、發條保養等等一系列復雜工序。相對來說,保養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
為了盡可能減少手表故障發生,除了定期保養之外,我們更強調平時的養護工作。保持手表表面的清潔,佩戴時養成良好習慣,注意防水、防震、防磁。
想要延長愛表的壽命,離不開日常點點滴滴的小心維護。
三防
前面我們提過有關手表日常佩戴時所需要注意的三防:防水、防震、防磁。
防水比較容易理解,機械表最忌諱的就是水的侵蝕。現在市面上很多手表都有做防水設置,在購買之前,確認好自己這枚手表的防水級別所能承受的涉水范圍,可以避免很多意外情況產生。
但切記,防水并不等于防水蒸汽,防水性能再高的手表也不能阻擋水蒸氣的進入,所以日常生活中記得避免讓你的愛表遠離溫差變化過大的環境。
除此之外,防震也是戴表時經常強調的一點。猛烈的外力作用對于機械表來說都是致命的。
無論是墜地、磕碰、劇烈抖動等動作,都有可能對機械表造成損傷,出現擺輪軸斷裂,機芯螺絲松動,盤面錯位等傷害,甚至直接影響著機芯走時的穩定性。
最后就是防磁,磁場對機械表的傷害是最無形的,經常是在稍不注意的情況下就會使手表受磁,從而影響走時精準度。
生活中電子物件都會存在或大或小的磁場,例如我們熟悉的電腦、手機、電視機、冰箱。如果將手表置于這些電子產品旁邊,時間久了,錯誤的擺放習慣有可能會使機芯零件磁化。
一般來說,手表戴了一段時間突然走快或走慢,產生較大誤差,很有可能就是受磁了!
動力
關于手表動力,主要是搞清自動機械表與手動機械表的區別。
自動機械表的動力來源于機芯擺陀重量。借助手臂擺動帶動擺陀轉動,從而使內部發條上鏈,為手表帶來走時動力;而手動機械表的動力則來源于日常表冠的扭轉,為機芯中的主發條上滿弦,最后再由發條推動齒輪運轉,使指針具備行走動力。
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戴自動機械表,特別是對于運動量少或者長期久坐的人群,日常手臂運動量有限,所帶來的動力不足,很有可能會影響手表走時精準。
而手動機械表因為需要定期上鏈,調校工作較瑣碎,所以最終選擇哪款機械表,還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生活場景以及日常習慣來決定。
壽命
這主要取決于手表的質量以及日常保養工作是否做到位。
普通機械表的壽命大概是10~15年,質量好的大牌機械表可以運行更久,甚至還能傳承給下一代。眾所周知,手表的內部機芯零件,每分鐘需要經過上萬次的相互摩擦才能完成運轉。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零件磨損到一定程度后,就需要進行檢修更換。
另一方面,手表也不能長期閑置不動。即使暫不佩戴存放起來,也需要定時上發條保持運行。
買機械表之前考慮好這6點,買完才不會后悔。腕表可不只簡單戴在手上就可以了。戴表更懂表,玩表更能樂在其中。